據報道,英國National Protective Security Authority(國家保護安全局)正調查中國企業在英參與綠色能源技術的情況,這源于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其關注的重點是,中國企業是否通過綠色能源技術,在該國不知情的情況下監控其海上活動,并將信息傳遞至中國。同時,他們也擔心中國對其能源生產等戰略資產的潛在影響。上述調查的結果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作為對中英關系分析報告的一部分予以公布。
作為該國的一個特殊機構,國家保護安全局負責監控來自于技術的威脅,特別關注供應鏈安全。
觸發調查的導火索,是此前媒體報道的明陽智能成功入圍Green Volt風電項目供應商候選名單一事。雖然該公司是民營企業,但英國一些機構仍對其存有戒心。
“我們正通過嚴格的程序,調查中國企業在我國供應鏈和關鍵基礎設施投資中的作用,以衡量國家安全問題。”英國能源部長克里·麥卡錫表示。
“安全專家警告說,一些傳感器可能會監視英國的海洋、防御型潛艇和能源基礎設施的布局。”英國能源大臣安德魯·鮑伊表示。
但英國財政部的觀點卻大為不同。消息人士表示,英國財政大臣切爾·里夫斯最近訪問中國后,對這個項目非常支持。有媒體報道,此前明陽智能曾表示,如果被選為該項目的供應商,可在蘇格蘭建設一個整機廠。
英國一些政客利用安全問題打壓中國企業的行為,正被歐洲其他國家仿效。
近日德國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發出警告稱,計劃在Borkum島附近安裝的16臺中國風機將帶來各種風險,包括:政治影響、通過傳感器進行間諜活動、訪問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協議以及能源供應中斷。
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針對總部位于德國漢堡的資產管理公司Luxcara,計劃在歐洲北海德國海域內安裝中國風電設備的Waterkant海上風電場一事,存在包括間諜活動在內的安全風險,德國政府正在“非常嚴肅地”研究這一問題。
對此中國歐盟商會(CCCEU)發表了一份聲明,對歐洲將風電開發商與中國整機供應商之間的交易“政治化”表示擔憂,并認為中國風機監視歐洲的說法“毫無根據”。
在筆者看來,歐洲對中國風機的打壓借口從2024年至今已經發生了一系列轉變:一開始他們提出中國政府補貼風機,中國風機擾亂了歐洲的市場秩序,但經過一輪調查后,這一借口正銷聲匿跡。現在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理由,那就是所謂安全問題。這看上去是一個很難被拒絕的借口,但需要明確的證據。否則就有庸人自擾,或是為政治利益或經濟既得利益攪渾市場之嫌。
這不是危言聳聽。不久前德國GIDS的專家就曾在一項研究中建議,鑒于當前尚未批復交付中國風機,因此,應當“叫停”在該項目中使用中國風電設備。發表這樣言論的目的,也太直白不過了。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