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秸稈作為農業廢棄物,農民一般采取焚燒手段將其處理掉,這不僅浪費了資源,還給環境造成了污染。隨著溧水縣革新村1200千瓦時秸稈發電機組即將啟動建設,每年當地將有1.2萬噸秸稈“變廢為寶”,年產電能600萬度。
這是全市首個秸稈發電項目,由南京盛泰碳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900多萬元。秸稈發電項目是在革新村原秸稈氣化站的基礎上,安裝了一臺氣化發電機組,并利用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進行氣化發電。
秸稈發電是生物質能發電的一種形式,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每兩噸秸稈的熱值相當于一噸標準煤。
秸稈燃燒后,灰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鉀,這正是農業基肥的主要成分。秸稈發電后產生的灰渣賣給下游的化肥廠,將給發電項目帶來一筆“意外之財”。
南京盛泰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東平說,秸稈發電項目建成后,每年除變現600萬度電外,還會生產4000噸碳粉、2400噸醋酸和240噸焦油,經濟效益將在900萬元左右。而維持這樣一個發電項目,年成本在500萬元以下。這個項目目前已初步通過市發改委審定,最快可于下月底啟動建設,建成后便可并網發電。
去年,國家發改委出臺《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把生物質能的綜合開發利用列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發展領域。按照規劃,到2010年,全國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50萬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