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干流寧夏段及麻黃溝出境斷面,從2006年下半年到現在已連續一年多實現Ⅲ類良好水質,這是多年來寧夏首次出現的可喜狀況,是寧夏成功削減污染物排放的真實寫照。去年全區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削減4.4%,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削減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幅度居全國之首。
“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是2007年寧夏減排工作的致力點和著力點,使寧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出現了“拐點”。淘汰落后產能為減排打贏頭陣。全年相繼關閉了中寧和石嘴山6臺2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比年度計劃提前多關停15萬千瓦;淘汰產能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置和1.7萬噸以下的化學制漿生產線,關閉55戶11.22萬噸小造紙。淘汰小煉鐵68萬噸、小煉焦40萬噸、小電石17.5萬噸、燒堿2.5萬噸、小水泥194萬噸,45戶原油脫水廠。全年共拒絕受理16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能耗高的項目。
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區有11座污水處理廠已經投運,處理能力為62.5萬噸/日。紫金花紙業、宇華紙業、峽光紙業等堿回收工程的建成投入運行,有效削減了COD排放量。清潔能源推廣力度繼續加大。全區拆除燃煤小鍋爐3000多臺,集中供熱面積達2400多萬平方米,主要城市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6.2%,汽車尾氣達標率達到84%。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污減排工作,使2007年全區城市空氣綜合污染指數與上年相比下降13.2%;國家環保重點城市銀川、石嘴山市城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分別為317天和290天,均比上年有所增加。石嘴山市摘掉了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嚴重城市的帽子。2008年全區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約束性指標分別削減7%和4%,這一目標仍然為全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