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的景觀水池調試完成正式開始運行。記者昨天獲悉,根據近一個半月的試運行,該水池在保證冬季不結冰的同時,各項能耗只是正常能耗的一半。而對于一些結冰死角,專家建議應進行必要的完善。
“試運行期間,我們進行了結冰和化冰實驗,以掌握必要的數據”。昨天上午,當記者來到國家大劇院時,室外氣溫仍低于零度。記者看到,露天景觀水池的西北角和東北角出現了一些結冰水面。北京恒有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徐總經理對記者介紹說,試運行自1月7日開始,1月23日停止轉動熱泵,只依靠熱井供熱,這時恰逢北京氣溫進入最低時段,水面的95%出現了結冰。之后,他們開動了熱泵,截至昨天,只剩下1/4的水面結冰,其它水面又重現波光粼粼的景觀。
眾所周知,在北京這樣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如何使露天景觀水池在冬天不結冰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據介紹,國家大劇院露天景觀水池為狹長橢圓形,總面積35000平方米,寬度300米,深度40厘米。這么大的水面要想在北京寒冷的冬天保證不結冰,依靠傳統的鍋爐加熱技術既污染環境又增加運行成本。所以當初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為了解決景觀水池“保鮮”和“節能”問題,經多方求證,最后決定采用恒有源公司提供的“單井抽灌”技術生成的“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
一般“單井抽灌”所用的地熱采集深井都在室外,而大劇院的井要設立在建筑物內部。同時35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積,設計要求很高。經過計算,決定在主體建筑西北、東北方向各設立6口井,西南、東南方向各設立3口井,總數量18口井。另外,為了確保設備萬無一失地長久運行,恒有源公司設計了兩套方案。一是正常情況下,利用從井下100米處采集到的溫度為10至15攝氏度的地熱水,通過板式換熱器,來進行冬天加熱、夏天降溫的目的。同時,為應付冬天偶爾出現的零下10攝氏度的極端天氣,還準備了應急方案,即第二套方案。利用8臺進口能量提升器,將地熱水加熱。在水池內設置10個溫感探頭,通過探頭,可以自行調節能量提升器和潛水泵的運行時間數量,達到節能環保的最佳效果。(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