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電(常志鵬、常玉潔)來自“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協作網”2007年會的信息顯示,目前我國發電供熱用煤占全國煤炭生產總量的50%左右。大約全國90%的SO2排放由煤電產生,80%的CO2排放量由煤電排放。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陸延昌6日在這個年會上說,針對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現狀,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超超臨界機型、爐型,已有4臺100萬千瓦級的超超臨界機組相繼建成并投入商業運行,6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已經成功投運。同時,還有幾十臺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被核準開工建設;引進30萬千瓦鍋爐的示范工程和國產化依托工程投入商業運行一年來運行情況良好;60萬千瓦直接空冷機組的成功運行為在中國西北部水資源短缺的煤炭基地推廣應用創造了條件;火電廠各種節水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普遍得到應用。這些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我國燃煤發電機組的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曹培璽說,研發和應用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技術已經成為電力工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的重大課題。山東鄒縣電廠、浙江玉環電廠百萬超超臨界機組、三峽大型水電站、大型核電站群、大型風電站的建成投產,以及正在建設的國內幾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機組工程,標志著我國的清潔高效發電技術水平的提升。
“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協作網”旨在建立一個關注清潔高效地使用煤炭發電、供熱的平臺。該網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與國有五大發電集團、國華電力公司、國投電力公司發起,相關電力設計、制造、運行、研究等50多家單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