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化工企業的廢物利用中,大多數企業覺得廢物資源的再利用對企業是一筆負擔,投入難以換來相應的產出。山東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這方面卻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成績,該公司劉景孟董事長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屆中日產業經濟論壇上介紹了山東海化的循環經濟之道。
作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山東海化是全國重要的海洋化工生產和出口基地,山東海化的產品均使用海水來生產。如何做到工業生產和海水養殖共贏,實現既要純堿又要海產的目標,是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多年來企業對于區域內的海水資源、環境、產業進行科學規劃,探索出了海水合理開發、梯次使用、多次增值的新路子。
高點定位 鹵水資源立體開發
山東海化位于渤海萊州灣畔,地下鹵水資源豐富,鹵水含有鈉、鉀、鎂、溴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礦產資源。為了解決化工生產與海水養殖的矛盾,實現鹵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山東海化堅持高點定位,提出海水“一水五用”的綜合利用理念。所謂“一水五用”,一是用海水放養貝類、魚蝦、淥蟲等海產品;中級鹵水送純堿廠、硫酸鉀廠供工藝冷卻;化工工藝冷卻的同時,吸收了化工廢熱的中級鹵水送溴素廠吹溴;吹溴后的鹵水送到鹽場曬鹽;曬鹽后的老鹵生產硫酸鉀、氯化鎂等產品。通過“一水五用”海水中的有用物質基本上被榨干吃凈,污水達到了“零排放”,提高了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和生態經濟綜合效益,實現了海洋化工中提倡的“鹽、化、養”一體化的目標。
自主創新 實現廢物資源化
山東海化積極開發利用廢水(液)、廢渣、苦鹵、廢熱等資源,做到物盡其用,化害為利。劉景孟說,在廢水利用方面,山東海化與中國海洋大學進行合作,完成了制堿廢清液二次兌鹵曬鹽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年產10萬噸廢清液曬鹽場,年處理廢液500多萬立方米,所產原鹽全部作為純堿的生產原料;還投資引進了意大利的先進生產裝置,建設了年產42萬噸氯化鈣項目,解決了蒸餾廢水的排放問題,創造了蒸氨廢液不排海的先例。
在固體肥料利用方面,山東海化建設了15萬噸/年的水泥廠,年處理碎石、爐渣、粉煤灰等35萬噸,綜合利用產值達到3000萬元;投資5000多萬元,從德國、意大利引進成套設備,建成年產2000萬塊墻體材料項目,主要生產墻體砌塊、彩色鋪地磚、彩瓦等。山東海化每年合計消化廢渣、粉煤灰及路渣40萬噸,減少占用土地200畝。
在鹽田苦鹵利用方面,山東海化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聯合攻關,開發出年產2萬噸的硫酸鉀項目,同時聯產氯化鎂、精鹽等產品,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為苦鹵化工闖出了一條新路。
廢熱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余熱和廢熱進行取暖和工藝冷卻,實現再利用。如冬季硫酸鉀停產期間,用循環水的預熱供生活區60平方米的住宅取暖,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減少廢渣排放6000噸,節煤3萬噸。純堿廠用原料鹵水冷卻,年節約海水1750萬立方米,節電610萬千瓦時,熱點廠清水供純堿廠工藝冷卻,年綜合效益2800萬元。
科技進步 推進節能降耗
山東海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來節材、節水,實現了耗費資源向節約資源的轉變,減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山東海化淘汰了高耗能變壓器,使用節能型變壓器,年節電1045萬千瓦時;實施電機變頻改道,年節電945萬千瓦時;還投資將生活電度表全部改成功耗小的預付費電能表,今年上半年節電9%。在節水過程當中,山東海化確定了“能用海水、微咸水的不用淡水,能夠循環利用的必須循環利用”的原則,合理使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2006年山東海化每萬元總產值取新水量比上年降低了3.1%,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0.4%,比上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
在節約蒸汽方面,山東海化進行蒸汽管網改造,縮短供汽管網長度,采用新型保溫材料,年節汽6萬噸,蒸汽損耗由以前的20%降到13%。對純堿生產中吸氨尾氣排空進行技術改造,減少大氣污染,年增產純堿1600噸。在節煤上,對熱點廠化床鍋爐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改造,使煤的燃燒效率提高了0.5%。
清潔生產 污染源頭預防
清潔生產是搞好污染的源頭,為了實現化工污染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的轉變,劉景孟介紹了近幾年山東海化的預防措施。
第一是搞好培訓,優化工藝。開展清潔生產培訓,舉辦輔導班。第二是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計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通過推進清潔生產工作,企業由末端治理變為全程控制,將環境管理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使清潔生產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三是積極搞好節能減排工作。根據集團氯堿、石化及純堿生產中集中度比較高的問題,加強節能、節水等先進技術,改善企業提升層次,淘汰落后的設備和技術,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努力推進企業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化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