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06年科普日“節約能源,你我共參與”的活動在海淀展覽館廣場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同王兆國、劉淇等中央領導同志,來到2006年全國科普日的主會場北京海淀展覽館,與首都各界群眾和青少年一起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
場館內陳列的展品,一個個都可讓參觀者從操作和互動中,體驗到節能、節約資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各項節能、節約資源方式的“科普示范區”,有雨水利用、太陽能利用、沼氣利用、鄉村的熱能、隔熱玻璃、光照發動機、風力發電、光壓風車、光合作用、溫室效應、無電“電燈”等互動展品,每個參觀者都能親自體驗到節能的樂趣和節能的可能。
一
利用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的能量源泉,利用太陽能是人類最自然、美好的愿望。太陽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巨變反應堆。在一次反應中,一秒鐘內它大約將50億公斤的物質轉化為能量、可將它的核心溫度提高到1500萬℃,將它的表面溫度提高到6000℃,并且,壓力極大,有2,500億個大氣壓。在這樣高溫、高壓條件下,產生核聚變反應,每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太陽要損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陽發光的就是這種能量。
在2200多年前,古羅馬帝國派艦隊攻打地中海西西里島東部的錫臘庫扎。當時已70多歲的西臘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也在島上,他發動全城的婦女拿著锃量的銅鏡來到岸邊。烈日當空,阿基米德舉起一面鏡子,讓它發射的日光正好射到敵人戰艦的船帆上。同時,婦女們也將鏡子的發射光照到船帆上。不一會兒,艦船起火,羅馬人大敗而歸。
在阿基米德火燒戰船傳說的啟發下,1980年西西里島卡塔尼亞省政府在歐洲共同體九個成員國共同投資下在阿德拉諾鎮建造了一個太陽能發電站,使得在當年阿基米德火燒戰船的地方成了一片玻璃的海洋,180面特大玻璃鏡“組成”了總面積達6200多平方米的巨大廣場。由它們反射的陽光都自動聚集到廣場中心的中央塔上,塔頂接收器接收太陽光,加熱鍋爐里的水,產生高達500℃、64個大氣壓的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渦輪機發電,它的發電能力告1000千瓦。從此,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就不斷地紛紛涌現出來,世界上不少國家相繼建立了太陽能電站。
二
我國幅員廣大,有著十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我國太陽能總輻射量大致在930—2334千瓦時/米2年之間,華北、西北以及青藏高原的輻射資源都超過國外同緯度地區。全國2/3的面積全年日照在2000小時以上。
從全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來看,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南部、山西、陜西北部、河北、山東、遼寧、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廣東東南部、福建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西部以及臺灣省的西南部等廣大地區的太陽輻射總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氣層薄而清潔,透明度好,緯度低,日照時間長。例如被人們稱為“日光城”的拉薩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時間為3005.7小時,相對日照為68%,年平均晴天為108.5天,陰天為98.8天,年平均云量為4.8,比全國其它省區和同緯度的地區都高。
在我國,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太陽能伏電池的出現為太陽能利用帶來了質的飛躍,從衛星、飛船,到高山、海島,以及偏遠的山村、牧場、沙漠,到建筑物的屋頂,一片片光伏電池板將陽光轉化為電流,以滿足照明、電子儀器和動力用電等多種需要。自上世紀50年代制造第一塊太陽能伏電池以來,太陽能光電應用已從簡明的照明,發展到航天、通訊、石油、交通、電力和國防等領域。
青海省是我國中小型太陽能照明電源推廣最多的地區,每年大約有數萬套進入農牧民家庭,青海農牧區的112個無電鄉全部建成太陽能光伏電站,解決了908個無電村農牧民的生活用電,覆蓋農牧民人口50多萬。青海全省人口550萬,如今1/7的人口靠太陽能告別無電時代。在推進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的同時,青海省政府制作太陽能灶66000臺,全部免費發放給干旱山區的農牧民,使30萬農牧民用上了太陽能灶。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西藏那曲、日喀則、山南、阿里等地區先后引進各種類型的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機,建成了一批光伏和風力發電示范鄉、村。2002年,政府又投資8億多元,在山南、那曲、昌都、拉薩等地,建起了350座光伏電站和風光互補電站,實現了鄉鄉通電。目前,又有10多個鄉600多戶2398人告別了酥油燈,用上了風光互補電能。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3年全國已有獨立千瓦級以上太陽能電站1000個左右,最大的獨立系統達到150千瓦。百瓦級系統數千套,各種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50萬套左右。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6.5萬千瓦發展到200萬千瓦。
三
“科技、綠色、人文”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綠色能源的應用正是綠色奧運會、科技奧運、的具體體現。為節約能源,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奧運村、奧運公園、奧運場館的用電、草坪燈、公共照明以及部分空調和熱水供應都將由太陽能來提供。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北京太陽能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擁有100千瓦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設備的基地,可為北京奧運會奧運村、體育場館、會議室等場館提供服務。
奧運村的太陽能熱水系統達6000平方米,在奧運會期間將為16800名運動員提供洗浴熱水,其工程規模為歷屆奧運會之最。在奧運會后,它將供應全區2000戶居民的生活熱水需求。除了規模巨大,奧運村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技術先進程度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熱水系統的太陽能集熱管水平安裝在屋頂花園,成為花架構件的組成部分,與屋頂花園渾然一體。它對集熱傳熱、換熱升溫、儲熱殺菌、熱源備份等環節進行了綜合考慮,系統采用直流熱管間接循環利用太陽能的方式,具有系統獨立、出水溫度穩定等優點。在太陽能熱水系統運行后,預計每年節約電力近1000萬度、節煤2400噸,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00噸、二氧化硫20噸、粉塵200噸。在大來清潔實惠的同時,與建筑的一體化也為奧運村帶來了美觀、時尚的新亮點。
國家體育館100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系統將安裝在國家體育館南側的玻璃幕墻上,是我國第一個和體育場館結合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系統采用的雙波帶真空層保溫電池板,不僅可透光,有利于體育館內的采光,可代替玻璃幕墻成為外立面,實現了太陽能電池與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奧運公園65千瓦并網光伏示范電站位于奧運公園主大道的北側,屬于“奧運節能與可持續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重點項目,預計2007年底完成。該項目將成為北京環保形象的展示窗口,向世界宣揚我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并部分實現“申奧承諾”中的光伏技術應用內容。它將成為我國高科技普及教育的樣板,對北京市民及全國人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太陽能發電將進入更多的領域,在能源供應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最重要的能源技術之一,使人類保持一種更加和諧的關系,實現能源、環境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