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邢臺市區接連拆除78臺燃煤鍋爐,取締13家污染企業。這是邢臺市痛下決心治污的結果。
2005年,邢臺市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2000年增加20.2%、12.9%;2004年、2005年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全省倒數第一;2005年度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考核中,邢臺是環境空氣質量劣于國家三級標準的43個城市之一;平原地區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威脅部分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治理投入不足。
面對嚴峻的現實,該市痛下決心治理環境污染。9月下旬,該市召開歷史上首次環保大會,形成共識,下決心實現三個轉變,從重經濟轉變到環境和經濟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轉變到環保和發展經濟同步,從用行政方法轉變到用綜合方法解決問題,切實讓市民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物。
市委、市政府做出部署,對影響全市環境質量的所有污染源全面排查。關閉市區周圍所有小板材、小石灰、小煤廠等企業;全面啟動燃煤電廠脫硫工程,對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電廠予以關停;城區及近郊不再新擴建電廠,禁止新建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項目;興泰電廠必須按時完成脫硫計劃,邢鋼必須按時完成燒結頭脫硫工程;年內拆除集中供熱區內的96臺燃煤鍋爐,3年內市區內徹底取締燃煤取暖鍋爐。
推進污水處理廠改制,年內污水處理能力要從目前的2萬噸提高到10萬噸;今年投入運營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和醫療廢物處理中心;2006年年底前,取締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排污口;2007年年底前,關閉所有應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新、改、擴建電廠使用的循環水要利用城市中水,禁止使用影響飲用水源的地下水。
同時,調整產業結構,促進鋼鐵、建材、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產品結構升級,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堅決禁止不符合環保準入條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發展一批有影響和帶動作用的清潔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