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水泥集團何以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的首批試點單位?這是他們運營5年來全力打造煤、電、熱、水泥、粉煤灰、風積沙、污水、垃圾處理資源互用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結果。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進程中,烏蘭水泥從資源綜合利用,到打造新型產業鏈,再到綠色水泥、生態治理,書寫了生態型企業發展建設生動的三部曲:2003年,烏蘭水泥集團創新思路,以資源綜合利用的方式謀求發展。他們利用周邊地區發電廠廢棄的粉煤灰、煤矸石以及鋼鐵廠的冶煉廢渣作為生產水泥的輔料,代替過去長期使用的火山灰,既減少了輔料的消耗,又有效消除了工業垃圾,并成功地利用水泥窯的余熱來發電。這些利廢措施的實施,使烏蘭水泥的生產成本每年以10%的幅度下降,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同時,烏蘭水泥利用自身水泥熟料產能巨大和優質、環保、低成本優勢,對一些小水泥廠進行收編改造,淘汰污染嚴重的立窯,將這些小廠改造為粉磨站,由烏蘭水泥直接提供熟料給這些粉磨站加工優質水泥,做到既發展了自己,治理了污染,又使地方得利。到目前,烏蘭水泥已兼并、重組、聯營和建設了8座粉磨站。
2005年,烏蘭水泥又提出了打造新型產業鏈的發展思路,就是建立水泥生產、發電、集中供熱、廢水處理、粉煤灰和垃圾利用一條龍的大型水泥生產基地,做到上游和下游產品緊密銜接,一個生產環節產生的廢物成為下一生產環節利用的原料,既保護環境,又降低成本。在內蒙古電力公司的支持下,他們利用集寧區的一個已下馬多年的工廠舊址著手建設“一條龍”基地。將于今年上半年投產的2150兆瓦供熱自備電廠,年可發電18億度,在用于水泥生產的同時并入蒙西電網,電廠余熱可為集寧區集中供熱400萬平方米,集寧區因此可拆除470多臺供暖小鍋爐,減少5300多噸煙塵排放;基地的污水廠可日處理集寧區排放的5萬噸生產和生活廢水,變成中水后供基地電廠和水泥廠循環使用;利用水泥窯的高溫,每年焚燒處理集寧區10萬噸左右的生活垃圾,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又用于水泥生產或與水泥窯余熱一起用于輔助發電。基地電廠和周邊地區豐鎮電廠、岱海電廠產生的粉煤灰全部用于生產水泥,將減少電廠排渣占地5000多畝、每年節約上億元的環保費用。
烏蘭水泥還把發展循環經濟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和延伸。他們已經在通遼市奈曼旗規劃建設了2500噸熟料生產線和26300千瓦低溫純余熱發電以及215兆瓦供熱電廠,計劃今年5月份投產。項目建成后,用風積沙替代粘土每年可吃掉當地風積沙40萬噸,恢復耕地1200畝,變廢為寶、變害為利。用純低溫余熱發電不用補燃,不但可節約大量煤炭資源,還可集中供熱100萬平方米,處理污水1萬噸,形成生態型循環經濟。
目前,烏蘭水泥集團已擁有3條日產2500噸熟料生產線,規模產量300萬噸,第4條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可望年內投產,屆時,水泥規模產量可達600萬噸,進入全國十大水泥生產企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