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金華電業局了解到,浙江省重點基本建設項目———金華市垃圾焚燒熱電項目一期汽輪發電機組近日并網發電。該機組裝機容量15000千瓦,每天可處理垃圾400噸,每年可為金華電網增加發電量一億千瓦時。
據報道,我國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國家之一,而垃圾焚燒發電是最佳的處理方式。有關研究資料顯示,生活垃圾焚燒后,質量只有焚燒前的10%,體積最多只有1/4;而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熱能可以發電,不能不說是典型的“變廢為寶”。
2004年12月,金華市垃圾焚燒熱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1.91億元,建設總規模為日處理垃圾800噸。
據負責該項目的浙江八達金華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永仁介紹,金華市垃圾焚燒熱電項目一期工程投資1.396億元。該工程充分利用原金華市熱電廠的資源,主要建設一臺日處理能力400噸的垃圾焚燒爐、一臺15000千瓦抽汽供熱式汽輪發電機組、相應的煙氣處理及輔助設施。“一噸垃圾的發熱量與一噸石煤的發熱量基本相當,我們一期項目并網后,每年可增發電量一億千瓦時,相當于磐安縣向大電網購入的一年半的電量。”
呂永仁說,根據建設規劃,遠期還將建設一臺日處理垃圾400噸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屆時,垃圾焚燒熱電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總量將達到800噸。
“這一項目的建成投產,從環保的角度來說,無疑也是件大好事。”呂永仁告訴記者,上世紀建成的原金華熱電廠有三臺75噸鍋爐(開兩臺備一臺),屬熱電聯產項目,以供氣為主、發電為輔。這三臺鍋爐一年要“吃”進14萬噸煤,每年產生將近2000噸左右的二氧化硫,是金華市的排污大戶。垃圾焚燒機組并網后,價格不菲的煤被垃圾替代,排放二氧化硫也變成了產出優質肥料,垃圾反倒成了“環保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