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訊
德國能源匱乏。石油幾乎100%依賴進口,天然氣80%依賴進口。節約能源是德國政府能源開發利用的一貫政策,一直以來,聯邦政府通過信息咨詢、政策法規和資金扶持等多種手段,調動個人和企業節能的積極性。
在德國,消費者在購買或租賃房屋時,建筑開發商必須出具一份“能耗證明”,告訴消費者這個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風和熱水供應。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
德國《能源節約法》。按照新法規,新建筑的允許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而早在1978年,德國就修改過一次建筑節能標準,使得其后建設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減少60%以上。
《能源節約法》制訂了德國建筑保溫節能技術新規范,其特點是從控制建筑外墻、外窗和屋頂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改為控制建筑物的實際能耗。德國還有大批老建筑,沒有采用新型保溫技術措施。為此,新法規鼓勵企業和個人對老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并實行強制報廢措施。例如,新法規規定,到2006年年底,在1978年10月前安裝的大約200萬個采暖鍋爐必須報廢,由新型節能鍋爐取代。在政府的推動下,天然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在住宅供暖市場上得到越來越普遍的應用。
為了調動企業和個人投資節能領域的積極性,德國政府開展了許多資助項目。例如,“現場顧問”資助項目中,房屋所有者可以享受工程師的咨詢服務,選擇如何更經濟實用地采取房屋節能措施,而大部分咨詢費將由政府承擔。另外,德國信貸機構還推出了“二氧化碳減排項目”和新的“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項目”,對節能項目提供低息貸款。此外,中小企業在投資節能領域方面也享受政府的特別貸款。
德國政府還積極向公眾宣傳建筑節能知識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及其下屬的各州分支機構也提供有關節能的信息和咨詢服務。2000年成立的德國能源局,主要工作涉及房屋供暖和保溫、節電裝置和照明、太陽能發電、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電熱耦合裝置的應用。為方便公眾,德國能源局開設了免費電話服務中心,解答人們在節能方面碰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