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判定規程》明確了生態破壞的具體指標和標準、界定事件的影響范圍以及考慮事件的持續性和潛在危害等。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 張玉軍:原來我們主要都是定性地來表述,包括產生了什么重大的影響、重大的破壞,但是缺少量化的標準。有了判定規程之后,就有了量化的判定標準。有一把明確的尺子衡量,應該會起到震懾作用。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過去發生的若干起生態破壞事件,由于缺少判定標準,是重大還是特大,一直沒有準確的表述。以滇池長腰山生態破壞事件為例,該事件造成長腰山生態功能基本喪失,影響了滇池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按照新出臺的判定規程,該事件將被判定為重大生態破壞事件。而青海木里礦區生態破壞事件的情形將被判定為特別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 張玉軍:新的文件的發布將會有若干條,像具體的判定標準總共是10個類別,在這里邊都有非常清楚的表述,到底是多少數量、多少比例、指數是多少等等,會有比較明確的依據,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了。比如破壞的面積比例,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其中的核心區,可能破壞比例相對來說達到1%,就有可能會被判定為重大生態破壞事件。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