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和糧食需求的持續增長,化肥施用成為保障農作物產量和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小麥、玉米和水稻種植面積占全球農用地面積的47%,其氮肥用量高達52.5TgN,達到全球農業氮肥用量的一半以上。然而,關于全球尺度上農田氮肥投入的碳足跡定量分析仍然缺乏,導致農業氮肥投入造成的溫室效應尚不清楚。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整合全球數據,對上述3種主要農作物生產過程的氮肥投入開展全過程生命周期評估,量化氮肥投入后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碳固定和碳排放量,定量分析農作物氮肥投入的碳足跡,并預測其在未來不同情境下的變化趨勢。
研究結果表明,2019年糧食生產過程氮肥施用產生的凈碳排放量為7.4GtCO2當量,其中,肥料生產的起始階段、農業生產階段和農產品收獲后階段的貢獻比例分別為2%、11%和87%。全球洲際尺度分析表明,盡管亞洲是最大的谷類糧食生產區域,但北美洲在農產品收獲后階段的碳足跡最高,為2.5GtCO2當量,其碳足跡總貢獻比例達到38%。對不同情境下農業生產的碳足跡進行預測,結果發現,在不提升氮肥利用效率的情況下,到2100年滿足全球糧食需求的農業氮肥投入將產生21.2GtCO2當量的碳排放。
該研究提出,若綜合考慮采取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改進生產技術、減少食物損失和改善全球民眾生活習慣等方面措施,2100年全球糧食作物氮肥投入的碳足跡可降至5.6GtCO2當量。該研究結果為指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如何助力“雙碳”目標提供了依據。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