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減量“瘦身”,“兩翼”建設高標推進,協同創新動能涌現……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京津冀地區充盈著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2014年2月至今,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走過整整10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10年來,京津冀電網網架結構愈加堅強、能源轉型成效顯著、供電服務保障有力,為城鄉發展、產業轉型、協同創新蓄勢賦能。從燕山腳下到渤海之濱,京津冀協同發展氣象一新,不斷謀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電網更強
支撐構建“一核兩翼”新格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北京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齊飛,加快走出一條協同發展之路。
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首都空間新格局。對于拔節生長的雄安新區和日新月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而言,高質量高標準的數智化堅強電網成為推動未來之城騰飛的重要前提。
在雄安新區,6500多億元投資有效落地,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2023年,雄安新區全社會用電量較上年增長16.69%。立足服務千年大計,雄安新區累計建成雄東、劇村等7座新建變電站,投運10千伏開關站110座,并建成新區首個配網“雙花瓣”高可靠供電示范工程、首條5G智慧電纜隧道等重點項目。眼下,雄安新區12項輸變電工程、36項開關站工程建設正同步推進,一張從特高壓骨干網到低壓配電網的全電壓等級數智化堅強電網加速構建。
過去幾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標志性項目、重要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國網北京電力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電網發展行動計劃(2023~2035)》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規劃新建北京東—通州北等3條500千伏外受電通道,加快構建南、北、中“多點、多向、多元”的外受電格局,并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滿足城市綠色發展需求。
從“兩翼”電網建設看全局,北京東10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順利投運,天津電網500千伏雙環網合環運行,1000千伏張北變電站擴建工程有序實施,京津冀電網一體化發展穩步向前。
日前,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到2025年,京津冀將構建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開放合作、協同保障的區域能源體系。正加快建設的數智化堅強電網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支撐。
服務更優
助力產業遷移創新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蹄疾步穩,優質產業在遷移承接中找準發展定位、煥發新的生機。
騰籠換鳥讓出發展空間。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遷移,為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爭取了更多有利條件。10年來,北京高精尖產業新設經營主體占比由40.7%上升至66.1%。國網北京電力積極服務中關村產業園、亦莊生物醫藥園、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優化電力營商環境,不斷滿足首都城市建設、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用電需求。
河北精心打造重點承接平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余家。國網河北、冀北電力聚焦雄安新區、廊坊北三縣、北京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等重點區域,持續推行“三零”“三省”辦電服務,加快京唐、津興、京通等電氣化鐵路配套供電工程建設,暢通電力服務、交通要素,確保產業“引得來”“接得住”。
協同發展大背景下,用電業務異地辦理成為供電服務優化的一大方向。國網天津電力推出京津冀重大項目異地幫辦服務,實現濱海新區與唐山市、滄州市,武清區與廊坊市之間重大項目異地幫辦,助力津濰高鐵臨時用電等重大項目高效實施。
充沛的電能、優質的服務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10年來,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
當前,京津冀已確定“六鏈五群”產業協同新格局,三地供電企業持續強化數智賦能,深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創新供電服務舉措,更好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用電需求。
底色更亮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重污染天數分別較2013年減少50天、37天和69天,優良天數較2013年分別增加95天、87天、121天,一減一增之間,折射出美麗宜居京津冀建設的豐碩成果。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先后提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電網日益成為連接京津冀的“綠色能源之橋”。
10年來,能源生產更清潔。冀北地區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陸續投運,這里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前沿地帶。2023年,冀北電網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達820億千瓦時,其中約350億千瓦時電量送至京津冀地區,同比增長18%。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一句“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社會公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綠色印記。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清潔能源供電,蘊含著人們對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
藍天常在,空氣常新。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為六成左右。北京逾百萬戶居民“煤改電”項目落地實施,天津城市核心區0.9千米、市區3千米、郊區5千米充電服務圈規劃構建,河北各地綠色港口、綠色工廠、綠色礦區轉型實踐……從居民生活到交通出行,再到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的用能方式成為京津冀三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0年奮進,動能澎湃。數智化堅強電網在這片21.6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延伸,源源不斷的電能流入城市農村、工廠車間,優質高效的供電服務悄然改變億萬民眾的生產生活,電力持續賦能協同發展,助推京津冀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