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中旬首次出現0.993元/W的組件投標價以來,低于1元的光伏組件價格已經屢見不鮮,主流價格全面進入單瓦1元時代。與此同時,高度內卷引發連鎖反應,晶硅四大主要環節(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普遍進入過剩及減產調整中,博弈壓力持續傳導。
臨近年末,光伏組件廠的庫存壓力在出貨目標指引下更加突出。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終端需求明顯轉弱,不能及時消化上游過剩產出,是導致產業鏈價格不振的主要原因。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頭部企業的產能和成本會影響最后的市場價格。在終端需求改善前,1元的組件還會是常態。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是,行業產能過剩預計會加速P型產能淘汰。在近期多個央國企集采招投標中,NP差價已經縮小到0.02元/W左右,P型產品生存空間也將更小。有業內人士預測,明年招投標市場TOPCon的份額很可能達到70%以上。
需求不振導致組件價格低于1元
今年初,光伏組件價格在單瓦1.8元左右,到如今降至不及1元,降幅接近40%,超出業內預期。在11月22日國家能源集團物資公司集采招標公示中標候選人中,隆基樂葉、正泰新能、晶科能源、通威太陽能等4家企業瓜分了10GW集采總容量,P型組件中標單價最低1.044元/W;N型組件最低1.065元/W。
四季度以來,部分龍頭組件廠商組件的經銷渠道價格低于1元/W已是常態。根據集邦咨詢消息,182單面單晶PERC組件主流成交價為1.03元/W,210單面單晶PERC組件主流成交價為1.04元/W。
“在產能過剩導致的內卷中,價格戰極有可能長期存在,現貨成交價格跌破1塊也是預期中。”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單一的組件環節盈利空間已經被極限壓縮,一體化廠商雖然有一定供應鏈優勢,但上游的話語權也被削弱,幾乎所有的組件廠都被迫進入低價搶單、以量補價的循環中。
談及行業一年以來的最大變化,該人士直言,光伏已經從過去利潤兩極分化,轉向了普遍承壓。“2022年之前,上游硅料和硅片攫取了產業鏈中大部分利潤,下游環節迫于高成本壓力,利潤收縮;但今年以來,過剩也是上游最先出現,傳導到下游,則表現為去庫存和減產壓力顯明顯,在階段性供應緊張和寬松之間調整。”
終端需求疲軟是造成供應鏈價格不振的重要原因。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10月國內太陽能新增裝機13.62GW,環比下降13.69%,且這已經是裝機量連續環比下降的第三個月。
需注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遭遇的政策不確定和容量告急,也讓這個“半邊天”市場出現增速放緩壓力。近期,安徽、湖北、遼寧等多地傳出暫緩分布式備案消息。電網承載能力限制、電力送出消納等都是分布式進一步增長的瓶頸。
此外,海外市場整體需求將明顯弱于上半年。第三方機構Infolink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出口7.6GW光伏組件至歐洲市場,相較8月的8.2GW小幅下跌6%,與2022年9月出口量持平。1-9月歐洲累計進口85.3GW光伏組件,對比去年同期成長25.8%。
該機構預計,歐洲市場下半年整體需求將明顯弱于上半年。隨著拉貨力道放緩,庫存堆積問題在近期有改善跡象,但目前仍認為影響至少將持續至明年上半年。
產能過剩加速技術迭代
在全產業鏈低價的背景下,產能或將正式邁入出清階段。在技術迭代初期,以TOPCon為主的N型產品憑借更高轉換效率帶來的BOS成本優勢和效益提升,相比較于PERC產品曾一度最高保持0.1元/W以上的溢價。
但隨著N型產品的放量推廣,該溢價出現明顯被磨平趨勢。如在上述國家能源集團物資公司的公示中,NP產品差價僅為0.021元/W。在稍早之前,三峽集團于11月24日開標的2023年光伏項目組件集中采購開標公示中,更出現了N型組件0.919元/W的超低報價。
業內分析認為,NP差價不可持續,也意味著PERC正式進入淘汰倒計時,且速度可能更超預期。國內咨詢機構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P型產能將開始進入出清階段。隨著N型組件的普及和市場份額的增加,P型組件的需求將會下降,產能過剩的問題將逐漸顯現。在這個過程中,價格競爭可能會加劇,從而導致P型組件的經銷渠道價格進一步下跌。
在產能過剩和技術迭代的雙重催化下,技術迭代的進程或將更快。據機構統計,已公布的TOPCon規劃產能超過1700GW,在最重要的性能方面,目前已有多個廠商宣布TOPCon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5.8%,該數據已經超過PERC電池理論最高效率約兩個百分點;在市場方面,據捷泰科技人士預計,明年TOPCon產能擴充,樂觀預測下明年招投標市場TOPCon市場份額很可能達到70%以上。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P型清產能和去庫存過程中,預計光伏產業鏈價格及盈利水平都將處于磨底階段。不過之后,隨著上下游供給趨向平衡,預計行業整體盈利能力都有望得到一定恢復。
不過,在這一輪迭代中,產業利潤分配也將呈現一定變化。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壓力,有利于行業整合加速以及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行業集中度。
他認為,組件價格下降,相當于光伏電站的成本下降,但是上網電價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光伏電站的收益提高了。但需要注意,這只是短期的效應。長期來看,組件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利潤還是會流向一些非技術環節。
因此,光伏行業在明年可能會呈現利潤率整體上升、市場競爭加劇、政策環境和貿易環境仍具有一定不確定性的特點,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增長的背景下,行業前景仍值得期待。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