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顆粒燃料是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0.38%,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吉林省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秸稈總量約1200萬噸,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
據了解,從10月末開始,吉林省大部分地區頻頻遭遇霧霾天氣侵襲,秸稈焚燒再次成為人們關注和議論的話題。資料顯示,近62年來,每年10月21日至25日期間,吉林省共有48年出現了霧霾天氣,平均每次影響12站次。其間,最嚴重的是2001年出現過47站次霧霾。而今年的霧霾天氣,突破了歷史極值。僅10月20日至23日,共34個縣(市)89站次出現霧霾,較常年同期多83站次。
專家解釋說,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污染指數達到高峰值。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大量對眼睛、呼吸道有強烈刺激性的煙霧,其中含有大量的粉塵、液滴以及其它污染物,這些煙霧隨風擴散,對環境、人及其它動物產生嚴重危害;燃燒秸稈形成的大量煙霧,使能見度大大降低,可見范圍降低,嚴重干擾了正常的交通運輸。另外,農業專家指出,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秸稈在燃燒不充分的情況下,經過冬季的雪水覆蓋,在來年春天溫度適宜時,大量的玉米螟蟲幼卵會安全度過羽化期,從而對玉米生產造成危害。
據悉,2012年,吉林省能源局引進吉林固德為科技公司,在農安縣楊樹林鄉投資3000萬元建成5萬噸秸稈顆粒燃料示范項目,并于當年在12個村進行新型爐具試用。今年計劃全面覆蓋楊樹林鄉,使全鄉7000戶農戶用上成型燃料和新型節能爐具,在農安爭取率先建成綠色能源示范鄉。固德為公司從農民手中收購秸稈,每個農戶可以用10噸秸稈換4噸公司生產的顆粒燃料,用于農村炊事、火炕和土暖氣取暖,秸稈被壓縮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燃燒效率由柴灶的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目前,全屯160戶人家有60%到70%使用上了這種省工、省時、省力的新型節能爐具,剩下的農戶也紛紛表示要安裝新型爐具。
據測算,秸稈顆粒燃燒的熱量為3500大卡/公斤,而標準煤燃燒熱量是7000大卡/公斤。即2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于1噸煤,作用比煤更加經濟實惠。秸稈顆粒燃料還是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0.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充分燃燒后的秸稈灰渣,富含鉀、鎂、磷和鈣,可全部作為肥料還田。
據介紹,吉林省僅2012年秸稈產出量就約4000萬噸,可收集資源量約3600萬噸以上,玉米秸稈占84%。而且資源密度高、分布集中,在中部單位耕地面積產出量達10.87噸/公頃,排名全國第一。按照秸稈可能源化利用量占可收集資源量的1/3計算,全省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秸稈總量約1200萬噸,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但目前秸稈的有效利用率僅為20%左右,其余均被用作燒柴和在田間地頭焚燒。秸稈除用作生物質發電外,制成顆粒燃料用于取暖、供暖等發展前景廣闊,可謂一舉多得。隨著吉林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工程的全面實施和土地開發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全省糧食產量和農作物秸稈將穩步增長,省能源局和有關科研單位預測,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可收集秸稈資源量約達到3900萬噸和4400萬噸。
吉林省一次性能源短缺,尤其是煤炭。數據顯示,2012年,吉林省煤炭儲量26.24億噸,僅占全國總量的0.3%,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超70%,自給率不足43%。預計到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2283萬噸標準煤,自給率僅為48.5%,一次性能源短缺和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另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共有近百家成型燃料加工企業,但年加工轉化秸稈僅有50萬噸。
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煤,對于調整吉林省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促進節能減排,延長產業鏈條,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綠色低碳和農村清潔能源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都具有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由于秸稈生物質能源企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缺乏完整的專業化原料收集、運輸、儲存及供應體系,沒有形成成熟的市場化收儲模式,收儲運效率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同時,由于玉米秸稈中含有的堿金屬腐蝕鍋爐,秸稈成型燃料鍋爐運行成本高于燃煤鍋爐。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常年生產與季節性采暖需求的矛盾,造成企業倉儲費用高。
在今年9月24日召開的生物質產業發展長春論壇上,有關部門和專家建議,應加大對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扶持。
1.政策上的扶持。
建立價格補償機制,將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設備納入農機補貼政策范圍,對購買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設備予以一次性補貼。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享受農電價格,并免收新建輸電線路勘測費、設計費、增容費。生物質成型燃料產品和原料運輸中享受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推動成型燃料推廣。制定城區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排放標準,以長春市為重點示范區,限期改造中小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新建中小鍋爐推廣采用生物質供熱。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建立生物質原料收儲體系。一是按照吉林省“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加大田間禁燒秸稈的力度,消除農村火災隱患,提高秸稈利用效率。二是采取農村合作社供給的形式,由企業和農戶合作組織直接簽訂長期的收購協議。三是建立市場化運作模式,培育專業秸稈收集經紀人隊伍,向用料企業統一供貨。四是出臺政策鼓勵土地向種田大戶流轉,促進種田大戶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利于規模化收集秸稈。第五,發揮成型燃料比重大、品質好、經濟運輸半徑大的優勢,加快成型燃料產業發展,培育跨縣市、跨地區燃料物流體系。
2.資金上的扶持。
吉林省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尚需政府在資金上予以扶持。加大能源建設基金扶持力度,優化能源基金使用方向,在兼顧支持化石能源項目發展的同時,將成型燃料作為可再生能源優先支持項目,集中資金,每年選擇2至3個成型燃料加工和鍋爐技術攻關的示范項目,重點解決成型燃料推廣中的技術難題,促進成型燃料產業快速發展。
在“十二五”期間,每年設立生物質能源產業專項發展資金,扶持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快速發展。
制定使用清潔能源供暖設施補貼的政策,以加快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為重點,推動秸稈生物質成型燃料示范項目建設,補貼終端用戶——農戶,拉動成型燃料產業發展。鼓勵農戶使用新型節能爐具,節省下的秸稈制成成型燃料供應城區。比照用家電下鄉形式,推廣新型秸稈顆粒燃料爐具20萬臺。
安排專項資金,建設生物質能源示范項目,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升生物質能源轉化利用效率。引進瑞典顆粒燃料聯產技術(CHPP)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提升吉林省生物質成型燃料開發水平。
以生物質成型燃料能源生產、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為重點,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技術攻關。加強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規范生物質行業健康發展。以中瑞兩國政府間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為契機,籌建國家級生物質成型燃料工程中心,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引進和消化瑞典生物質成型燃料原料收儲運、成型加工、新型(爐具)鍋爐、技術標準和檢測方法等方面的成果,爭取國家成型燃料產業技術平臺落戶吉林省。
聲明:鍋爐信息網圖片及新聞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