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前,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2011年全國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在設備總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各類特種設備事故總起數和死亡人數均有所下降。發生在使用環節的事故仍占主體。
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國在用特種設備729.15萬臺,設備總量比2010年增加12.3%。2011年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275起,死亡300人,受傷332人。與2010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減少21起,下降7.09%;死亡人數減少10人,下降3.23%。2011年萬臺設備死亡人數為0.595,萬臺死亡人數控制在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特種設備安全生產控制指標之內,事故狀況保持平穩態勢。
在全年發生的275起事故中,承壓類和機電類特種設備事故分別呈現了不同的顯著特點。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承壓類的事故特征主要是爆炸或泄漏著火。起重機械、電梯等機電類事故的特征主要為倒塌、墜落、撞擊和剪切等。在各類事故中,起重機械事故總數最多,主要發生在建設工地、倉儲物流和冶金、機械制造行業,分別各占1/3,建設工地的起重機械事故特征主要是倒塌,倉儲物流和冶金、機械制造行業事故多為撞擊、擠壓和墜落。電梯事故多發生在安裝、維修保養等作業過程,主要原因是使用管理不當和作業人員違章操作。場內機動車輛事故主要發生在倉儲物流和冶金、機械制造行業的使用環節,多數為叉車。
從事故發生環節來看,全年統計范圍事故中,發生在使用環節的事故占79.62%;充裝、儲運環節的事故占6.64%;安裝環節的事故占6.16%;維修改造環節的事故占7.11%;檢驗環節事故占0.5%。因此,使用環節安全主體責任的不落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技術層面來看,鍋爐事故主要發生在小型服務業,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管理不善,操作人員操作不當;壓力容器事故突出體現為快開門壓力容器和造紙烘缸事故,其原因主要為快開門壓力容器聯鎖保護裝置失效或功能不全,造紙烘缸缺少系統壓力控制;氣瓶事故主要發生在氣體充裝環節,設備種類體現為氧氣瓶和車載氣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管理不到位,充裝前缺少檢查;壓力管道事故則主要在化肥合成氨企業的工藝管道,其原因主要是超負荷生產,檢修維修不到位;電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電梯使用單位管理缺失,電梯故障以及急救處置不當;起重機械事故原因主要是作業現場管理不到位;大型游樂設施事故主要原因是設備缺少維修維護,現場管理不到位。
據介紹,去年全國各級質檢部門開展特種設備執法監督檢查74.89萬次,責令整改各類問題24.75萬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對382.05萬臺特種設備及元部件的制造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4.54萬個;對82.92萬臺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22.98萬個;對349.29萬臺在用特種設備進行了定期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399.29萬個。
聲明:鍋爐信息網圖片及新聞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