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為了整頓高速公路兩邊的空氣污染問題,2008年開始,在沈陽到大連、沈陽到丹東的高速公路上創建“無煙高速公路”。僅沈大高速兩側,就有大氣污染源469個,煙囪522根,因此,從2008年底開始,遼寧準備對道路兩側各1000米內的現有大氣污染源進行綜合整治;高速公路服務站取消燃煤鍋爐,改用清潔能源;兩側規定范圍內禁止新建大氣污染企業;尾氣不達標車輛禁止上路行駛。今年,又把沈陽到四平的高速公路納入了創建范圍,今后還準備把更多的公路納入治理目標。
遼寧省對農村秸稈利用問題一直非常重視,出臺了不少引導措施,正在推動秸稈養畜、探索秸稈氣化、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等?! ?
像全國一樣,遼寧一直在整頓“十五小”“新五小”,小水泥慢慢地消失了,但小鋼鐵、小化工、小煉焦往農村轉移的勢頭一直非常頑固。如果它們都躲到高速公路兩側1000米之外的地方,怎么辦?
順著高速公路往兩側望,視野范圍內,地里仍舊時不時有人在焚燒秸稈,村莊屋頂的小煙囪,噴吐著濃重的粉塵。這些粉塵和煙氣擴散得不遠,幾乎就在村莊上空就降回地面。
空氣污染治理,是不是也存在“城鄉差距”?粉塵、二氧化硫等問題在城市已經陸續被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日益成為“防控新寵”,而在農村,揚塵、粉塵、甲烷、二氧化硫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遼寧省農村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現狀該如何轉變?一家一個小煙囪,連在一起,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也頗為壯觀。近十年來,遼寧省大中型城市一直在“拔煙囪”,幾十萬根上百萬根的小煙囪都已經消失,沈陽、鞍山、撫順、大連、營口等城市里推行集中供熱、推行熱電聯產、推行一縣一熱源,但是這些措施,似乎都還沒有向農村推廣,農村的燃煤小煙囪,是不是該拔,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拔”?有待各方面共同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