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5000t/a仲鎢酸銨、1500t/a鎢粉工程環境影響補充報告書環境影響行政許可審批公示
1.調整前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麻栗坡金瑋礦產有限公司5000t/a仲鎢酸銨、1500t/a鎢粉工程項目
建設地點:麻栗坡縣麻栗鎮盤龍村委會南鋒小寨
建設單位:麻栗坡金瑋礦產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占地面積:46770.62m2
調整前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原料堆場、磨礦工序、堿分解工序、離子交換工序、除鉬、蒸發結晶、烘干包裝工序、氨回收系統、鎢粉車間、輔助設備、供電系統、供水系統、廠區道路、綜合管網及化驗室等的建設。
調整前生產工藝:包括仲鎢酸銨生產工藝和鎢粉生產工藝兩部分。
(1)仲鎢酸銨生產工藝:項目仲鎢酸銨生產采用“預處理—壓煮—離子交換—蒸發結晶”工藝,其生產過程包括原料準備、礦物分解、浸出液的凈化和APT的生產,即首先將鎢精礦經過磨礦分級后使之粒度控制在-320目以下;細磨后的鎢精礦送入壓煮器內,然后加入NaOH溶液,在1.4~6.2MPa和150~170℃下鎢精礦和NaOH發生反應,經過1~2h的反應后,鎢以鎢酸鈉的形式進入溶液,而雜質元素大部分留在渣中,經過過濾將鎢與雜質元素分離開來,過濾所得的渣即為鎢渣,出售給水泥廠作原料利用,所得的濾液即為鎢酸鈉溶液(因其含有磷、砷、硅和鉬雜質,因此,常稱之為粗鎢酸鈉溶液);堿分解所得的粗鎢酸鈉溶液經過稀釋后進入離子交換,將粗鎢酸鈉溶液凈化除雜并轉型制取鎢酸銨;其次通過離子交換過程,得到載鎢樹脂,采用NH4C1+NH4OH混合液解吸,得到純鎢酸銨溶液;純鎢酸銨溶液送入真空蒸發器內結晶槽內加入少量純水,冷卻至30~40℃過濾,除去母液,結晶物用少量軟化水洗滌,除去游離銨和吸附的雜質,再將晶體干燥制成成品。
(2)項目鎢粉生產工藝:將ATP送入藍鎢爐,在出料口通入氫氣,在進料口處風機的抽吸下,氫氣由出料端進入,經爐管后,從進料端口排出,則進入的氫氣將WO3還原為藍鎢(TBO),在出料端口可獲得藍鎢,將還原培燒爐所得藍鎢裝入碳素盤皿中送入四管還原爐,通入還原氫氣進行還原,還原產物即為鎢粉。
調整前項目生產規模及產品方案:年生產仲鎢酸銨5000t、鎢粉1500t。
調整前項目總投資:項目總投資4897.83萬元,其中環保投資483.7萬元,占總投資的9.88%。
調整前環保手續辦理情況:原項目于2005年立項,2007年4月編制了《麻栗坡金瑋礦產有限公司5000t/a仲鎢酸銨、1500t/a鎢粉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并于2008年1月25日經文山州環境保護局以文環字[2008]30號文件批復。
2.項目變更情況
本項目變更調整內容主要包括:取消1500t/a鎢粉生產線;對5000t/a仲鎢酸銨生產線部分工藝進行變更,變更內容為取消“原料球磨”工藝;浸出工藝添加劑由原來的HCl改為H2SO4;對氨氣進行綜合回收利用,取消了氨氣排放口;燃煤鍋爐由1臺4t鍋爐變更為2臺6t鍋爐(1用1備)。
調整后生產工藝:項目最終選擇新浸出—除雜生產工藝,即采用經典化學法,同時輔之以高濃度離子交換結晶工藝生產仲鎢酸銨(ATP),其生產過程為:將鎢精礦投入浸出槽內,加入添加劑充分混合,在常壓75-90℃經過1-2h反應后,鎢進入溶液,而雜質元素大部分留在渣中,經過過濾將鎢與雜質元素分離開來,過濾所得的渣即為鎢渣,置于鎢渣堆場,所得的濾液即為含鎢溶液。含鎢溶液經過經典除雜法以及高濃度離子交換,轉型制取鎢酸銨。在經除雜離子交換后,母液返回第一道浸出工序重復使用,轉型后得到純鎢酸銨溶液送入真空蒸發器內結晶,后冷卻至30-40℃過濾,濾去母液,結晶物用少量純水洗滌,出去晶體吸附的少量雜質(母液和洗滌溶液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再將晶體干燥制成ATP產品。
調整后項目總投資:由4897.83萬元減少為3719.83萬元。
編制單位:貴陽省環境工程研究設計院
聯系科室:環評科
聯系電話:2192020